【名作赏析】《姑苏繁华图》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

清凉台上看晓峰 奇峰耸秀,云海飞动,松风流水……,欣赏这位老先生的黄山作品,简直看醉了!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名为《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又名《姑苏繁华图》,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这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

  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锦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
  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完整地表现了原作中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画卷布局精妙,气势恢宏,笔触细致,十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园村舍、阊胥城墙、古渡行舟、沿河市镇、流水人家、民俗风情官衙商肆,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苏州古城风貌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美誉。
  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木渎镇概况
  木渎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东与苏州市西南郊相邻,南与横泾、越溪两镇交界,西与胥口、藏书两镇相接,北与枫桥镇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
  东距苏州市12公里,距吴县市新区10.8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西距光福机场8公里,西北距无锡市50公里, 北至张家港码头70公里。紧靠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 为吴县市西南部各乡镇和风景区之交通枢纽。
  地处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开发区和上海经济区大都市圈内。
  全镇东西最大距离7.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9公里,面积34.50平方公里。
  木渎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其中状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
 
  乾隆年间的徐扬,那幅巨作便是举世闻名的《姑苏繁华图》。
  《姑苏繁华图》在长达12米的画卷中,南来北往的各类船只近400艘,在胥门万年桥和阊门吊桥、山塘桥的河面上,篙动橹摇,帆樯满河。往来如梭的货船中,满载着大米、棉花、柴草和磁器,还有一甏一甏的老酒、酱油和酸醋。游艇中的人们有的正在品尝苏式船菜,有的在抚琴歌唱。阊门至枫桥一线的十里长街,牙行相望,店铺鳞次栉比,百货充溢。最多的当然是丝绸生意。此外,饭店酒楼有家常便饭、荤素小菜、馄饨糕团、上用小菜……大小生意统统揽得;棉布店有上用纱缎、籽净棉花;席店有定织细席、虎丘名席;银楼有上赤真金、定洒上赤金珠;磁器店有官窑的各款磁器;铜锡店有精巧锡器;浴室有香水浴堂……各行各业精品云集,真正一派“江南大都会”的景象。

  而画面所记载的繁华,一半都是在苏州一个叫做木渎的古镇中。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古镇。传说,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取悦美丽迷人的西施,在离苏州西南10公里处灵岩山上建造馆娃离宫、姑苏台,“三年集材,五年乃成”。所用木材源源运至太湖边一个四通八达的重要军港,以至“积木三年,木塞于渎”,天长日久成了集镇。明代时,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到了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的商埠。

  木渎山塘街,是一条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建的千年古道。康熙皇帝六次“驾幸”虎丘时“出阊门,乘舟历山塘”。乾隆皇帝途经山塘尤喜骑马,并数次吟诗道:“山塘策马揽山归”,“策马山塘不用船”,“马嘶小步出金阊”。山塘街至今还保留着乾隆临幸时的“御道”。优美妩媚的山塘,让无数名士在这里卜居筑园,啸傲风月。至今,白公祠、唐宋五贤祠、张国维祠、李延龄祠、吴一鹏故居……,千古名贤与山塘长相厮守,给这条湿润清丽的江南老街带来了许多浩气凛然的情操。坐在古色古香的游船中,看两旁白墙黑瓦的古镇旧屋,想起“买鱼沽酒,行旅如云;走马呼鹰,飞尘蔽日。晚村人语,远归白社之烟;晓市花声,惊破红楼之梦”的诗句,你会跌入一段香艳温柔的好梦。

  在《姑苏繁华图》远景的山丘上,依稀可见一座宝塔,那便是木渎久负盛名的宋代斜塔,而斜塔所在的山丘即是“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因其景色奇秀,历代都颇受推崇。徐扬作画的年代,正值虎丘历史上的最盛时期。康熙帝和乾隆帝6次南巡,每次都要光临虎丘。祖孙二人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作诗咏叹,并兴建了宏伟的行宫和寺庙。当时所造山前山后轩榭亭台迤逦参差,多达5080余间。然而,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却在100多年后清军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化为废墟。今天,2500年历史的虎丘又恢复了其风光如画的旧时面貌。虎丘之上,亭台楼阁、园榭轩馆,耸金叠翠;古木参天,水菱浮清,虎丘塔依然巍巍耸立。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的美景,叫你无论何时游赏虎丘,都会怡然心醉,流连忘返。
  阊门的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城门已经被脚手架重重包围,这座苏州城曾经最繁华的水陆城门,正在恢复着其画中的模样,伴随着商业街的重建和改造,阊门昔时的盛景已指日可待。世事变迁,《姑苏繁华图》的旧日景象在今天的旅游事业中得以重现:曲径通幽的寒山别院、雄奇险峻的铁岭关,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中外游客;高朋满座的枫桥书场,一曲曲弹词开篇,伴随着叮叮咯咯的弦索之声,使整个古镇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引来无数仁人信士寻幽访古的寒山寺,正用其悠悠不绝的钟声向人们祝福年年……

  古老的苏州,用其保留了几千年的江南水乡的韵味、古老的街道、江河、故居,用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今天的人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美好,古朴而不做作,喧闹而不浮躁,单是这种回家的感觉,就会让你久久不舍离去。

 


 说明:

由于微信所限仅传部分内容,若想全部收藏,请加公众微信号“zgxdsh”(中国现代书画)添加关注后发送“姑苏”对话即可自动获得精美图片。或扫描下面二维码立即关注!

【如何获取隐藏文件在最底面有详细介绍!】

 





 

轉載自: https://mp.weixin.qq.com/s/YEibPXRPAuWjDCRTyiJPXQ

Share: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网站受reCAPTCHA和Google隐私权政策服务条款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