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15亿建佛寺即将开放,里面只供水不烧香,还有防弹设备!竟然……

李嘉诚15亿建佛寺即将开放,

里面只供水不烧香,还有防弹设备!竟然……

 

航拍香港慈山寺视频

 

众所周知李嘉诚是个虔诚佛教徒,他花了15亿建的慈山寺今年(4月15日)就对外开放了。

位处大埔洞梓的慈山寺环山面海,占地50万平方呎,里面的76米高观音像,为全球第二高户外观音像,仅次于海南三亚的海上观音。

李嘉诚十几年前用7000多万向政府买下这幅地皮,耗了10年才把这仿唐风的佛寺建成。

 

据说用料十分讲究,木材采用非洲进口的紫檀木,大雄宝殿三尊佛像的莲花状宝盖镀24K金,屋顶则采用日本烧造银瓦,传统外貌结合现代化设备。

 

整个佛寺环境清雅,确实奢华得低调。

 

 

然而寺中最有话题的却不是这些讲究的进口紫檀木大理石,而是安装了防弹玻璃和钢板的僧侣宿舍,还曾被指是李嘉诚的私人禅修室。

 

最近慈山寺负责人说了,高度设防的房间不是为李嘉诚专设,任何有需要的人士都可使用,例如来访的大长老、僧王等。

 

寺内有3幢宿舍,约有70个床位。其中一幢的二楼有5个房间安装了防弹玻璃,部分墙身内也嵌有防弹钢板,其中一间大房的厕所门也用了钢板

 

 

房间面积最大的200多平方呎,最小120平方呎,装修清简,有电视机和电话。保安设施还包括闭路电视、电网等,据说5间房的防弹设施花了400万元。

 

寺内还有斯里兰卡总统送赠佛陀悟道处的菩提圣树折枝。6成是绿化面积,吸引62种鸟类栖息,寺方还特别为游人设计了“赏鸟地图”。

李嘉诚在介绍慈山寺建筑的书籍中写道,作为企业家置身人生风雨中,“面对全球的逆变与生机,在职守与公义之间,对佛法所言之苦与无常,渐有深刻体会。”

 

对于香港坊间对他的各种黑,他说:“多年来,对于八方世界,我心存感恩,毁誉之顷,但求启悟智慧,贯开慈怀,力求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他相信佛法能引导众生走上慈善与智慧之路,“凭着求道的志向,在若悟真悟之间,遂发愿捐建佛寺,开拓一方学习与修持的净土,舒缓身心,酝酿思智。

 

慈山寺4月15日正式开放,为免影响附近居民和区内交通,公众须预约前往,每天限400至500人;佛诞、观音诞、新年等特别节日则为开放日,将派发门票,预计每日可接待约6000人。

 

这里的一切主要为修行的法师服务,不像其它寺庙设有斋堂,也不招呼旅行团。公众可在这里参加法会、茶禅、抄经、禅修等,各类佛教讲座及课程可报名免费参加。

 

 

慈山寺还提倡环保,禁止烧香,改用供水的方式代替上香,水回收后用来灌溉花木,负责人说要推动寺庙环保文化。

 

为了吸引年轻人了解佛教,法师还想出了用“朱古力禅 ”来代替传统“茶禅”的方法,透过安静品尝巧克力蛋糕,内观自己。

Read more

一位香港姐姐挽救了一个100多年的古迹,惊动了特首!

话说,在九龙半岛石硖尾,有一座86.6米高的小山丘。

 

当地人叫窝仔山,因为山的一端有个凹进去的窝形状的地貌;也有人叫叫主教山,因为山的附近不少基督教教堂,总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山丘。

 


 

 

但是,城市包围了一切,浓密的植被长了出来,成为附近居民晨运爬山,晚上谈情的好地方。

 

山顶是这个样子的,铁丝网围着,因为这里是港府的配水站,大家都知道。

 

但时间久了,就没人管了,有人将铁丝网剪开了个洞,于是,街坊们没事干,就来这里做做运动啥的,包括消暑、乘凉、游览、聊天、玩耍、甚至打麻雀。

 

 

12月27日,港府的工程来这里动工了,因为结构存在风险,为居民着想,这是应该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挖掘机啥都到齐了之后,工人们就凿开了土地,翻出一大堆石头来。

 

 


 

 

挖着挖着,工人们也感觉不对劲了,怎么露出一个大洞来?

 

但毕竟上头指示,也没想那么多了。

 

然而,这个小小的动作,却给周围细心的市民们发现了!

 

眼尖的人们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大洞,从外面一看,清晰可见罗马柱子的形状!

 

 

发现的市民叫芳姐,27日将拍到的相片发给了朋友,后来一个晚上想了又想,不对,这看起来分明是古迹,为啥工程队还要破坏呢!

 

28日,一大早,她就赶来了!发现工程队还在“空空空”的施工着!

 

她大声呼喊,希望叫停工程,但工人继续以挖泥机开工凿地不理会她,这位芳姐火大了,冲了进去,靠近挖掘机,还用手握着机头的凿,这时候,工人们才停了下来!

 

大家感受下当时的情景。

 

 

原来,这是一个1904年8月10日落成的配水库,当年预算为6万元的资金。

 

属巨型罗马式地下蓄水池,并有红砖圆拱的建筑,有人说,这可媲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宫殿。

 

而后,香港古蹟办和相关考古专家到现场评估工作,初步鉴定,在香港未见过同类的罗马式蓄水池建筑!认为有保留价值!

 

 



 

 

 


 

而根据港府资料,原来2017年,港府水务署已经发现相关古迹,并且向港府古蹟办提交报告,然而,古蹟办看了看,以为是一个“大水缸”,就没有下文了。

 

昨天,古蹟办出来当众认错了。
 

 

昨晚11点,特首发帖:我期待在古物谘询委员会的支持下,这个水务遗址也可保育成为一处可供市民欣赏游玩的地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