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內隔离的忠告(我們可在家實行)- 在隔離醫院所服用的藥物* 2020-11-26 扩业保健, 扩业教育, 扩业生活, 扩友专区, 生活分享 1. Vitamin C-1000 2. Vitamin E (E) 3. 從早上10:00 到 11:00, 坐在陽光下15-20分鐘 4. 雞蛋餐每天一次 5. 休息 / 睡覺至少 7-8 小時 6. 每天喝1.5 litres 水 7. 全部餐食須熱吃 (不能冷吃) 這是我們醫院所做的一切來增強免疫系統。 注意新冠症的酸鹼度(pH) 是從5.5到8.5 因此,我們消除病毒所須做的就是食用多鹼性,超過新冠病毒的酸性之食物。 例如:香蕉青檸檬 – 9.9 pH黃檸檬 – 8.2 pH牛奶果 – 15.6 pH大蒜 – 13.2 pH芒果 – 8.7 pH橙橘 – 8.5 pH黃莉 – 12.7 pH西洋菜 – 22.7 pH 橙子 – 9.2 pH 如何知道你已感染了新冠病毒? 1. 喉嚨癢 2. 喉嚨乾燥 3. 乾咳 4. 高體溫 5. 氣促 6. 失去嗅覺。 。 在病毒還沒感染到肺時,檸檬加溫水可消除病毒。 *🔴不要自己保留這資料。 請傳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 Read more
北京古城航拍 2020-11-25 扩业教育, 扩业环保, 扩业生活, 扩友专区, 昔日相片分享, 生活分享 青年时期在北京矿大学习期间,下午课外活動时段,我们游泳队会从学院跑到颐和园,又跑回来赶去饭堂吃晚饭!星期天会到市区或郊外游玩,毕生留下美好和难忘的回忆!移居国外,於前几年又重访北京,所见到的是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宽阔的大马路⋯⋯美丽雄偉的北京故城已不见了,没有亲切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古迹消失了!令人心痛!这是祖國的巨大损失!民族的历史成果被毁灭,再多的金錢也买不回来!真悲痛!这短短的航拍据称来自外国朋友拍攝留给我們的珍貴礼物!供大家再度回味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遗照! 平凡一簇 Read more
经常念错的100 字 的正确读音,单音字括号内为正确读音,你看看你读对了多少 2020-09-22 扩业专区, 扩业教育, 扩业生活, 扩友专区, 生活分享 恬(甜)静 包庇(毕) 酗(序)酒 造诣(义) 揠(亚)苗 粗犷(广) 木屑(谢) 绚(炫)丽 谄(产)媚 棘(集)手 机械(泻) 砧(真)板 谒(页)见 舐(是)犊 拯(整)救 箴(珍)言 翌(艺)日 哺(补)育 恪(客)守 赏赐(次) 书笺(肩) 贮(注)存傍(棒)晚修葺(泣) 纨绔(裤) 阐(产)述 迁徙(喜) 瑰(归)宝澎湃(派) 同胞(包) 簇(醋)拥 麻痹(毕) 濒(宾)临玷(电)污 罹(梨)难 嗾(叟)使鞭笞(吃) 饿殍(瞟) 逮捕(补) 粗糙(操)拂(服)晓嗔(抻)怒炽(赤)热歼(肩)灭发酵(叫)狙(拘)击憧(充)憬糟粕(破)掮(前)客干涸(河)畸(基)形咆(袍)哮手帕(怕)翩跹(仙)蓦(漠)然脍(快)炙褴褛(旅)抚恤(序)愤懑(闷)龋(取)齿 桎梏(固)按捺(纳)回溯(诉)鞭挞(蹋)塑(诉)料狡黠(匣)瞠(撑)目媲(屁)美讣(副)告斡(沃)旋 联袂(妹)赈(镇)济汲(鸡)取浸(进)透刚愎(闭)窠(科)臼潸(山)然妊娠(身) 阴霾(埋)惴(坠)惴栉(至)风膏肓(荒)百舸(ge上声)淙(丛)淙针砭(匾)咳嗽(sou去声)莅(粒)临取缔(第) 证券(劝)喟(溃)然嫩(nen去声)叶混淆(xiao阳平) 谬(miu去声)论湍(tuan阴平)急冗(rong上声)长 吸吮(shun上声)高耸(song上声)怂(song上声)恿怙(户)恶不悛(quan阴平) 酝酿(niang去声)铿(坑)锵(枪)悚(song上声)然唾(tuo去声)弃 容易读白字的词和成语的正确读音恫吓(贺)要挟(邪) 呜咽(业) 拓(榻)片禅(善)让呆(癌)板 凹(ao阴平)陷叨(涛)扰提(低)防堆(dui阴平)积咯(卡)血龟(君)裂屏(丙)息侧(摘)歪亲(庆)家参(cen阴平)差(ci阴平)不齐 数(朔)见不鲜自怨自艾(义) 否(匹)极泰来审时度(夺)势心宽体胖(盘) 一曝(铺)十寒一叶扁(篇)舟大腹便便(pian pian阳平) 瓜熟蒂(第)落 请群里的部委领导、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镇党委书记、镇长、大学校长、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学习、收藏! Read more
缘起学院路丨那些年我们不能忘怀的记忆! 2020-09-01 扩业专区, 扩业教育, 扩友专区, 校友交流区, 生活分享 遥想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在全国工业化刚刚起步之时,北京的西郊出现了8所全国赫赫有名的理工科学院,被人们称为“八大学院”。随后,八大学院所在的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长达两、三公里的主干路,名为学院路。当时由于道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八大学院的也随之名声远播。地质、矿业、石油、钢铁、农、林、医学、航天这“八大学院”各有学科侧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成为中国工业经济起飞的摇篮,无数的国家领导人、科学家、知名学者、一线劳动模范从这里诞生。岁月流转近70年,如今的“八大学院”早已升级成大学,有的名字都彻底改变,有的早已搬离了原址。如今的学院路上,分布着20多所新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变得更加热闹和繁华。如今的年轻学生已经数不清“八大学院”到底都有哪些,但许多老校名还依然被挂着人们嘴上:哦,你是地院儿的…… 一学院路“八大学院”诞生 上世纪50年代初,实现国家工业化体制,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的高潮,旧有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的体系与建立独立完整的国家工业化体系的需要极不适应。于是,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集权管理、高等教育国有体制和高度分工的专门教育体系来建构中国的高教制度。翻开历史文献可以看到,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于是,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大学以外,许多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北京的高校在这场院系合并中十分积极,当时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大学院系以及许多专业学校的立刻合并新组了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他们就是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即人们所说的“八大学院”。 为了兴建校舍,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区规划出一大块大学区。于是,1952年,北起清华东路,南到蓟门桥,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庄稼地上“八大学院”校舍相继破土动工。这八个学校校园两两相对,由北向南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大道,这就是北京最早的大学城—— “学院路”。 二穷石油 富钢铁 了不起的大矿业 “八大学院”建校之初,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穷石油、富钢铁、了不起的大矿业。”这指的是当时的校园环境比较。钢铁和矿业当时发展成熟,又有相关部委协助,学校兴建的十分漂亮。但石油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校相对艰苦。原石油学院教授余世诚提到,建国时的石油行业处于非常困难的时候,1953年,在原九间房村开工的石油学院主楼还没有起来,师生们只好在在半是原野、半是工地的校园里举行了简单的开学典礼。这座1953年唯一竣工的楼房又当学生宿舍、又当教工宿舍,既是办公楼,也是图书馆,还兼医务室。第一所宿舍楼还脚手架还没拆,只有一半房间可以住人,大家就都搬进去了。后来修好一层,就住进一层。学生上课就在临时的席棚子里,也没有道路和操场。 已经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的钢铁学院当时比较幸运,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风格最具有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钢院的老人们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据说钢院选择与北医并排而建也是借鉴了莫斯科钢铁学院与纺织厂比邻而居的先例——钢铁业男生居多,纺织厂和医学院的女青年居多,两者比邻,目的不言而喻。虽然只是笑谈,但的确能看出苏联模式对八大学院的影响。三那些年我们始终忘不掉的身影 江河之大汇于溪流。遥望历史,“八大学院”的记忆碎片拼接成一段段影像,这其中有不少名人的身影清晰地显现。半个世纪风雨历程,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硕果累累,毕业的名人不计其数。他们中有知名的院士,有功绩卓越的科学家,有披荆斩棘的政坛风云精英,有投身国民经济的企业家,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书写了辉煌。老院士站在卡车上去学校在简易教室上课,自制教具、翻译苏联教材,“八大学院”建院之初,一切都在摸索和实践中进行,和国家的岁月一样,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时期。中国科学院最高龄的院士之一,百岁老人魏寿昆是当时钢铁学院7位创办者之一。1952年建校之初,每天一大早起来,魏寿昆院士和他的同事们站在敞篷的卡车上,从清华大学一路颠簸到自己的学校,在两间简易的教室中给同学们上课。中午没有自己的食堂,师生们就与工人们一起进餐。老校长找矿藏智斗老虎据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总校长的中科院院士赵鹏大回忆,1958年大炼钢时期,当年的地质学院组织了几十支“找矿大队”,以找铁矿为主分布到全国各省。赵鹏大领着一支六七十人师生队伍来到福建山区。当地林密草深,老虎、毒蛇到处出没,队伍刚脱鞋趟过一个河沟,没走几步又是一个河沟,还时常要爬到树上去探路。女同学抓着草跟上山,有时一抓连草带蛇抓在手里了。没有路,队伍走在山里都是沿着老虎走过的印记,学生们带着装满石头子的饭盒,远远看见老虎就猛摇饭盒吓走老虎。学生们既要随身背着蚊帐防止蚊子传播的血丝虫病,还时不时被村民误当成“空投特务”举报。辛苦的劳动也有收获,赵鹏大带的这支地质学院的队伍一边找矿一边绘制了首份1比20万分之一的福建地质图。石油女生上了纪录片“有的学生上到大三差点转学。”原石油学院教授余世诚告诉我们,由于迟迟没有发现大的油田,有些心急的学生都差点转学到能到生产一线的行业去。1959刚好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家的热情立刻万分高涨。石油学院的教师和高年级同学有700多名师生参加了大会战,包括石油探勘专业甚至石油炼制、化工、热力学的师生都一起上阵了。学校干脆把教学的现场搬到了大庆油田的探勘的现场。当时正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生到了油田住的是没有窗户的地窖、顿顿吃土豆,和电影《王进喜》里的场面一样。当时石油学院的教师张英、任瑛在大庆会战中发明的“水套加热炉”解决了原油运输的大难题,成为大庆会战中两大技术创新之一。采油专业5年级学生袁秀明担任了松辽第一女子采油队队长,新闻记录电影厂后来以她为原型拍了电影。“北京一号”诞生在体育馆“北京一号”是大跃进时期北京航空学院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这种轻型运输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当时的任课教师张本琳记得,1958年,全校师生在百日之内宣布“北京1号”轻型旅客机问世。在那100天里,项目组的师生把学校体育馆的改成了装配间,高年级学生跟着老师日夜就住在那里,自己亲手设计、加工、生产。“连食堂都顾不上去,都是别人把馒头送到体育馆。”张本琳说。西哈努克“搬走”小钢护1958年正是全国大炼钢铁的时期,周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来到北京钢铁学院参观。在当时的学校精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产出的一般都是如航空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也还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参观过后,西哈努克亲王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可不可以帮我们国家建成这么一个电渣炉子?我们国家小,不适合大炼钢铁,这个小钢炉正合适。“八大学院”个个体育强在记者的采访中,“八大学院”的老教授们无一例外都对自己学校的体育成绩感到骄傲。这与那个年代学院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至今还记得50年代的晨操,一吹哨,学生们都从宿舍出来到操场上整齐地跟着广播做操,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搞地质的,没有好身体出野外怎么行?”无心插柳柳成荫。赵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的登山家中许多都是地质大学的学生。比如1984年毕业于水文地质专业的王勇峰1993年登顶珠峰,是我国仅有的2位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之一。地球物理专业的藏族学生次洛,是国内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 谈到地大的登山家还有一段秘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地大毕业的王富洲和队友贡布、屈银华胜利登上珠峰,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珠峰北侧登顶成功,人民日报发了号外。但是,海外并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按照国际惯例,登顶后,应该360度拍照证实,但当时是凌晨四时,无法拍照。除拍照外,也可以等待以后登顶成功的人找到留下的物体时来证实。中国人没有拍照,直到 1984年,外国登山队登顶珠峰后,找到了王富洲等人当年登顶时留在上面的毛泽东石膏像,1960年地大学生的攀登珠峰成功才被世界承认。“‘清华、北大、钢老三’,这说的是钢院的体育。”北京科技大学的老师陈捷告诉记者,在50年代末的北京高校篮球赛中。钢院的男篮与体院的男篮相逢,业余队竟以5分优势击败专业队,轰动了全国高校体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958年在北京医学院读大三时,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第一届全运会400 米栏的全国记录,并一举夺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军。时至今日,北京医学院还有几项由钟南山创下的运动记录无人能破。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读于石油学院时,也是校女子手球队的活跃队员,还留下过一张赛场上飒爽英姿的照片。 四“八大学院”的迁移 大家都知道“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现在都有两个,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末,“八大学院”中有四个迁离了原址,而后来分校又迁回了北京。从1969年开始,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全国战备工作升级,许多大中城市开始疏散人口。当时有人提出,如农业学院、矿业学院怎么能待在城里呢?于是,1969年10月,随着中央一声令下,“八大学院”中四个离开了北京。北京矿业学院1969年开始迁往四川重庆,后又被安置到合川县三汇坝,1982年则迁往江苏徐州矿区。1970年5月,北京地质学院计划迁往湖南省石门县。9月,搬迁地址从湖南石门县改为湖北省江陵县,并改名为湖北地质学院。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改称华东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先是迁到了重庆后又迁到河北邢台。“搬家都是整箱抬着精密机械,别人都管我们叫‘箱子大学’”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艾荫谦告诉我们。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本来也确定为外迁,临上火车的那晚,紧急通知留在当地,于是钢院幸运地留在了北京。迁移的几年中,学校只招了工农兵学员。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几个风雨飘摇的学院才陆续回到北京。他们中大多数重新回到了学院路,只有石油大学搬到了昌平。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八大学院陆续更名为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学院更名为中国林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学院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并入了北大。 五“八大学院”之最 地质大学院士数量最多中国地质大学也先后有30多名院士,如今最高龄的院士已经近110岁。地质大学在老“八大学院”中是院士最多的学院,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的地质学院培养出众多两院院士,比如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就是1956年从地质学院毕业的。按照以往院士和每年的学生人数比例计算,平均2000人中可以出一个院士。学校经常以此激励每届新入学的学生:你们这一届中至少要出两个院士。钢院的市长数量最多现在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钢院素有“市长摇篮”之称,国内有30多个市的历任市长或副市长毕业于原来的钢院。据悉,在钢院中曾经担任市长、副市长的有,原北京市市长刘淇、副市长孙安民,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副市长朱宗葆,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南京市市长王宏民、副市长黄孟复,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副市长陈明德……巧的是,北京钢铁学院第一任院长高芸生曾经担任黄石市市长、第二任院长张文奇曾担任唐山市解放后第一任副市长。地大的登山运动员最多在大学界,有这样一句话:登山对于中国地质大学而言,就像中文如北大,理工如清华。地大并没有专门的登山专业,但登山是地质专业的必修课,许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登山家。1958年,当时的地质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支业余登山队;1960年,1958届毕业生王富洲登上珠峰;1961年组成的女子登山队登上新疆贡格尔久别峰(海拔7595米),创造了女子登山的世界纪录。据校史记载,地质大学先后有5900多名师生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登山运动员证书,确是可以称得上培养的登山运动员之最。 六学科优势 经过近70年岁月的洗礼,八大学院无论是易址,还是分地教学,都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并在各大学科展现着自己的优势,在此,根据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笔者列举出“八大学院”中四所涉矿高校的2019年学科排行榜。中国地质大学学科全国排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地质学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4 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全国排名矿业工程1安全科学与工程1测绘科学与技术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 北京科技大学学科全国排名科学技术史1冶金工程1 中国石油大学学科全国排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来源教育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