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大师笔下的红叶小鸟!

俞致贞 红叶小鸟

 

俞致贞(1915—1995),女,我国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代工笔花鸟画大家、著名美术教育家,她先后从师国画大师于非闇和张大千,擅长工笔花鸟、草虫、蔬果。

 

俞致贞笔下的作品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典雅、纯净秀美、生机盎然的视觉享受,开创了一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新风。

 

 


俞致贞 红叶小鸟

 

 


俞致贞 红叶小鸟

 

 


俞致贞 红叶小鸟

 

 

 


田世光 红叶小鸟

 

田世光(1916—1999),号公炜,中央美院教授,现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大师,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齐白石等诸先生。

 

田世光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予现代审美意识和情趣,画出了花鸟画的新时空和新境界。

 

 


田世光 红叶青竹小鸟

 

 

 


田世光 红叶小鸟

 

 


田世光 红叶青竹小鸟

 

 


田世光 红叶青竹小鸟

 

 


田世光 红叶青竹小鸟

 

 

 

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Cl-lYlKIW8L1pfDGNg_25Q

Read more

万年石头里竟然藏着一幅画,太美了!

前言:大自然一直是最神奇而伟大的造物者,下面这些石头,经过了千万年的冲刷洗礼,里面自然的形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异常珍贵!


有工笔,有写意,绝了!

 


玛瑙,像极了非洲的地质奇观——上帝之眼

 


两三条嬉戏的金鱼,有木有?

 


绿色的山脉和白色的云雾,天上还有云彩

 


夕阳下的椰树沙滩

 


湖畔的树,朝小树的树。剪影真漂亮

 


欧珀,酷似壮丽神秘的星云

 


写意山水,层层叠叠的山脉真壮观

 


漂亮的小黄花之二

 

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JysG7z3RDLTaalHiowjbEA

Read more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

李冬香(男,1965年7月生。江西吉安人。博士(后)。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是中央宣传部的人,他发在大学同学群的一篇文章,拜读了,确实挺好,可以静心看看。

全文如下: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标,误人不浅!
       老年体征的退行性变化,应该视为正常,何必当做病变?天天测血压、量体重,形成负担,为此食寝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衰老岂能抗,天下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真善美。第一是真,有真才有善与美。素面朝天是自信的美;薄施粉黛,是自尊的美。     
       敬畏生命。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给与人类防治疾病和减缓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药就吃。过度的治疗,得到的是无尊严无意义的生命。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孝”字,真是对晚辈严酷的考验。
       人生苦短。一个短,没有两个短。半百是短,百岁还是短。人生的来去,不过是幸运和遗憾的往复,不外是美好和烦恼的转换。
        过去的,感恩; 未来的,祈祷。其实,能属于可以自主的东西很有限。
       请你想想:我们的先辈们,包括古往今来的多少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看过电视吗?用上手机吗?玩过微信吗? 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偷着乐吧!
       世间的美好多着呢,谁能享有完全?未来的精彩多着呢,谁能享有永远……
       老年之福,不再是占有、贪婪;这个福,也不由你主观的设计、策划。老来之福,在于随遇而安,及时行乐。一切的一切,恰到好处,缺了不可,过了便错。
       生命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质量第一,数量并不是生命的唯一追求。
       长寿的前提,是能自理,是不麻烦、少麻烦他人。不然,则如孔子所言:长寿多辱了。“辱”就是失去了尊严。
       何为责任,老了还能做到不拖累儿女就是尽最大责任了,为人子女,没有不希望父母幸福健康的,让儿女们安心放心比给他们任何物质条件和经济帮助更重要!佛说:父母给孩子越多,孩子的福报越少。不知道有几个父母开悟!
       优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体面地老去,那是物化的支撑。二者的内涵太讲究了。我想,还是心平气和从容地老去吧。
       有一个数据,不论你感不感兴趣,都应知道并建议你引为借鉴。即:根据权威机构公布:全世界人均寿命为73.5岁,中国人均寿命80上下,女性高于男性。按数值反观我们也就是说,还有20年左右的明天。所以,对我们而言,真正有趣味的岁月,也就只有十年左右。
        因此,要真正地把这几年过好,还真要认真地盘算一下,以求尽可能不留遗憾,少留遗憾。所以应做好几件事:
        一、没有去过但又非常想去看看的地方,一定要趁早去,别犹豫。原因很简单,不是由于山高水长,而是自己力不从心的腿脚,将很快绊住自己。
        二、该抓紧办的事情,不论大小,一定不拖沓,抓紧办。趁着我们还能“心血来潮”,有点“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激情,办了也就办了。没办,大都也就办不成了。
       三、深藏心中的故事,不论酸甜苦辣一定要讲出来。千万别等到你心中想讲可嘴巴却不听使唤的时候,因为那一天可能会来得很快。
       四、觉得应该记下来的事,一定要记录下来。别老说自己不会写东西,因为文字不过是语言的物化,一般规律是:说话本身就是有声的文章。
       五、对青春时代曾一往情深但未结良缘的梦中人,一定要有表白,不论哪种形式。哪怕只一句话也好。
       六、身体器官该省的地方,一定要匀乎着使用。特别是胳膊腿有过硬伤的,要学会“省着用”,省着用就是在延长健康的保质期。
       七、以快乐为标准的随心所欲。但心气不可太高,欲望不要过强,要将随心所欲与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结合起来。
       八、既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更要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主观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小,最后连吃喝拉撒都要由人客观地来摆布了。
       我讲这些话绝不是消极,而是积极。因为,就这点时间。虽为老骥,仍志在百里,但伏枥远望,总要大江东去,金乌西坠。何况还有许多无法预测的状况会不期而至,而这些状况多是冲减我们幸福指数的。所以,就这点时间。要让心中少点遗憾,多点满足,就是美丽人生。趁现在还有这点时间,抓紧哟!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 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  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 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 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 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_ 这是一篇很难得的好文,强烈推荐 各位认真地读完。

Read more

献 给【顽強的三O后】

献 给

       【顽強的三O后】  
       三O后,是指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九年之间出生的人。也是人们常说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
      这一代人,已进入老年,该算算老账了,列出以下三零后的若干特征,看看是否符合?

1、在乱世中出生,先天不足;
2、饥荒中成长,后天失调;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入团入党,读书参軍就业,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3、受父辈教诲和影响,三O后的人待人诚恳,说话直率,风正气盛,嫉恶如仇。曾为革命理想狂热过,也鄙视社会上各种陋习和不良风气,也曾得罪过人而自已不知。
4、人到中年才碰到机遇,由于年龄,性格原因,惯性积重,大多数人鲜有作为。也有少数人岀类拔萃。
5、曲折,丰富的社会阅历,让三O后大多数人不出头、不冒险,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宁做媳妇不做婆婆。真是千年媳妇熬不成婆;
6、三O后的人自幼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后半辈子又接受改革开放新思想,在这新旧一脑孑成大杂烩桨糊。
7、论做学问,中文功底不如上一辈人,论做官经商远逊于下一辈人的精明和圆滑等手段;
8、当初谈恋爱只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水平,单纯幼稚简单,毫无功利目的。一旦结合,很少分手。第一是感情因素,第二是经济拮据,“贫困夫妻百事哀”。
9、上管老下管小,管了儿辈管孙辈,跟在孙子后面屁颠屁颠的,就象孙子的孙子。不怕累,心甘情愿;
10、为那些大而摸不着的名词而活(国家、民族、集体、革命),为他人而活,顾忌别人怎么想,总是大公无私,惟独活不出自我,活不在当下;
11、刻苦、勤劳、认真、节俭、本份、诚实,加上理想主义,这等模范的一辈人,恐怕以后还会不会再出现?
12、三O后的幸运在于,我们是半个多世纪中国巨变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人生隨着重大的转折点起伏。除了建国后的三反五反,公私合营之外,亲身经历过反右斗争、大跃进、三年饥荒、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毛、朱、周的过世和粉碎四人帮、以及之后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贪腐和反贪腐……
13,退休时,遇上“双轨制”,(不是双规)
在养老金,医疗,住房,退休待遇等等方面被“双轨”,差距巨大。如果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一员,祝你幸福。
       如果是企业员工,同情你,谁让你“革命的路走对了,单位的门进错了呢”?
        惊讶、难过、流汗、鄙视、热烈等各种心情都有过。退休了,一切都风吹云散,只有身体才是你自己的。这时才明白,活着多重要!
        但最终希望还能活上二三十年。
        能不能活到,看各人造化啦!
        不管是“风烛残年”,还是“苟延残喘”,和老伴一起,“抱团取暖”,开心过好每—天!快活过好每—年!
     


         祝愿三O后的同辈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快乐!

Read more

彭大宗《候鸟情》

椰林耸翠,海风轻拂。
独步海滨,欣看候鸟成群,
装点出,人间美景一幅幅。
榕树下,高歌欢舞,
慢道上,牵手散步。
沙滩上,听鸥鸟欢歌,
看千帆竞秀,浪花追逐。
北国飘瑞雪,南岛春意足,
泱泱华夏,是处花团锦簇。
莫道霜侵两鬓,
喜迎新時代,携手展宏图!

2017.12    海口

 

 

 

Read more

唐子岳 – 短文分享 《愛的滋味》

今天又为你写了一首词(卜算子)–爱的滋味,你读读吧:
 
卜 算 子    愛的滋味
唐子岳
长夜望蟾宫,桂树花香故。
靜雅箫声入梦来,伶俐娇姿兔。
 
醉想举銀杯,纵吐多情句。
忐忑揉胸浪涌怀,但看波涛鹭。
2017.12.16
 
 
上阙写:
长夜望蟾宫,桂树花香故。
靜雅箫声入梦来,伶俐娇姿兔。
 
你看我在夜里望着那明亮而圆圆的月亮(月亮又称蟾宫),想着那月亮里的桂花树依然芳香如故,那优雅静逸的銀萧曲随风吹来伴我进入甜蜜的梦境,那伶俐的娇姿玉兔就伴偎着我……
 
 
下阙写:
 
醉想举銀杯,纵吐多情句。
忐忑揉胸浪涌怀,
但看波涛鹭。
 
我举起那满满爱液琼浆的银杯,共饮欢歌,多想将心里话纵情倾吐呢!但忐忑跳动的心在胸怀中激烈地拍打,象滚滚浪花在拍击……你就看那在波涛中行走的白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