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赏析】《姑苏繁华图》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

清凉台上看晓峰 奇峰耸秀,云海飞动,松风流水……,欣赏这位老先生的黄山作品,简直看醉了!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名为《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又名《姑苏繁华图》,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这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

  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锦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
  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完整地表现了原作中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画卷布局精妙,气势恢宏,笔触细致,十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园村舍、阊胥城墙、古渡行舟、沿河市镇、流水人家、民俗风情官衙商肆,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苏州古城风貌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美誉。
  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木渎镇概况
  木渎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东与苏州市西南郊相邻,南与横泾、越溪两镇交界,西与胥口、藏书两镇相接,北与枫桥镇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
  东距苏州市12公里,距吴县市新区10.8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西距光福机场8公里,西北距无锡市50公里, 北至张家港码头70公里。紧靠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 为吴县市西南部各乡镇和风景区之交通枢纽。
  地处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开发区和上海经济区大都市圈内。
  全镇东西最大距离7.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9公里,面积34.50平方公里。
  木渎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其中状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
 
  乾隆年间的徐扬,那幅巨作便是举世闻名的《姑苏繁华图》。
  《姑苏繁华图》在长达12米的画卷中,南来北往的各类船只近400艘,在胥门万年桥和阊门吊桥、山塘桥的河面上,篙动橹摇,帆樯满河。往来如梭的货船中,满载着大米、棉花、柴草和磁器,还有一甏一甏的老酒、酱油和酸醋。游艇中的人们有的正在品尝苏式船菜,有的在抚琴歌唱。阊门至枫桥一线的十里长街,牙行相望,店铺鳞次栉比,百货充溢。最多的当然是丝绸生意。此外,饭店酒楼有家常便饭、荤素小菜、馄饨糕团、上用小菜……大小生意统统揽得;棉布店有上用纱缎、籽净棉花;席店有定织细席、虎丘名席;银楼有上赤真金、定洒上赤金珠;磁器店有官窑的各款磁器;铜锡店有精巧锡器;浴室有香水浴堂……各行各业精品云集,真正一派“江南大都会”的景象。

  而画面所记载的繁华,一半都是在苏州一个叫做木渎的古镇中。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古镇。传说,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取悦美丽迷人的西施,在离苏州西南10公里处灵岩山上建造馆娃离宫、姑苏台,“三年集材,五年乃成”。所用木材源源运至太湖边一个四通八达的重要军港,以至“积木三年,木塞于渎”,天长日久成了集镇。明代时,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到了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的商埠。

  木渎山塘街,是一条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建的千年古道。康熙皇帝六次“驾幸”虎丘时“出阊门,乘舟历山塘”。乾隆皇帝途经山塘尤喜骑马,并数次吟诗道:“山塘策马揽山归”,“策马山塘不用船”,“马嘶小步出金阊”。山塘街至今还保留着乾隆临幸时的“御道”。优美妩媚的山塘,让无数名士在这里卜居筑园,啸傲风月。至今,白公祠、唐宋五贤祠、张国维祠、李延龄祠、吴一鹏故居……,千古名贤与山塘长相厮守,给这条湿润清丽的江南老街带来了许多浩气凛然的情操。坐在古色古香的游船中,看两旁白墙黑瓦的古镇旧屋,想起“买鱼沽酒,行旅如云;走马呼鹰,飞尘蔽日。晚村人语,远归白社之烟;晓市花声,惊破红楼之梦”的诗句,你会跌入一段香艳温柔的好梦。

  在《姑苏繁华图》远景的山丘上,依稀可见一座宝塔,那便是木渎久负盛名的宋代斜塔,而斜塔所在的山丘即是“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因其景色奇秀,历代都颇受推崇。徐扬作画的年代,正值虎丘历史上的最盛时期。康熙帝和乾隆帝6次南巡,每次都要光临虎丘。祖孙二人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作诗咏叹,并兴建了宏伟的行宫和寺庙。当时所造山前山后轩榭亭台迤逦参差,多达5080余间。然而,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却在100多年后清军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化为废墟。今天,2500年历史的虎丘又恢复了其风光如画的旧时面貌。虎丘之上,亭台楼阁、园榭轩馆,耸金叠翠;古木参天,水菱浮清,虎丘塔依然巍巍耸立。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的美景,叫你无论何时游赏虎丘,都会怡然心醉,流连忘返。
  阊门的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城门已经被脚手架重重包围,这座苏州城曾经最繁华的水陆城门,正在恢复着其画中的模样,伴随着商业街的重建和改造,阊门昔时的盛景已指日可待。世事变迁,《姑苏繁华图》的旧日景象在今天的旅游事业中得以重现:曲径通幽的寒山别院、雄奇险峻的铁岭关,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中外游客;高朋满座的枫桥书场,一曲曲弹词开篇,伴随着叮叮咯咯的弦索之声,使整个古镇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引来无数仁人信士寻幽访古的寒山寺,正用其悠悠不绝的钟声向人们祝福年年……

  古老的苏州,用其保留了几千年的江南水乡的韵味、古老的街道、江河、故居,用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今天的人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美好,古朴而不做作,喧闹而不浮躁,单是这种回家的感觉,就会让你久久不舍离去。

 


 说明:

由于微信所限仅传部分内容,若想全部收藏,请加公众微信号“zgxdsh”(中国现代书画)添加关注后发送“姑苏”对话即可自动获得精美图片。或扫描下面二维码立即关注!

【如何获取隐藏文件在最底面有详细介绍!】

 





 

轉載自: https://mp.weixin.qq.com/s/YEibPXRPAuWjDCRTyiJPXQ

Read more

经常念错的100 字 的正确读音,单音字括号内为正确读音,你看看你读对了多少

恬(甜)静    

包庇(毕)    

酗(序)酒     

造诣(义)   

揠(亚)苗    

粗犷(广)        

木屑(谢)    

绚(炫)丽    

谄(产)媚     

棘(集)手    

机械(泻)    

砧(真)板        

谒(页)见    

舐(是)犊    

拯(整)救     

箴(珍)言   

翌(艺)日     

哺(补)育      

恪(客)守     

赏赐(次)    

书笺(肩)     

贮(注)存

傍(棒)晚

修葺(泣)      

纨绔(裤)    

阐(产)述     

迁徙(喜)    

瑰(归)宝

澎湃(派)     

同胞(包)      

簇(醋)拥   

麻痹(毕)      

濒(宾)临

玷(电)污     

罹(梨)难      

嗾(叟)使

鞭笞(吃)  

饿殍(瞟) 

逮捕(补) 

粗糙(操)

拂(服)晓

嗔(抻)怒

炽(赤)热

歼(肩)灭

发酵(叫)

狙(拘)击

憧(充)憬

糟粕(破)

掮(前)客

干涸(河)

畸(基)形

咆(袍)哮

手帕(怕)

翩跹(仙)

蓦(漠)然

脍(快)炙

褴褛(旅)

抚恤(序)

愤懑(闷)

龋(取)齿   

桎梏(固)

按捺(纳)

回溯(诉)

鞭挞(蹋)

塑(诉)料

狡黠(匣)

瞠(撑)目

媲(屁)美

讣(副)告

斡(沃)旋   

联袂(妹)

赈(镇)济

汲(鸡)取

浸(进)透

刚愎(闭)

窠(科)臼

潸(山)然

妊娠(身) 

阴霾(埋)

惴(坠)惴

栉(至)风

膏肓(荒)

百舸(ge上声)

淙(丛)淙

针砭(匾)

咳嗽(sou去声)

莅(粒)临

取缔(第) 

证券(劝)

喟(溃)然

嫩(nen去声)叶

混淆(xiao阳平) 

谬(miu去声)论

湍(tuan阴平)急

冗(rong上声)长        

吸吮(shun上声)

高耸(song上声)

怂(song上声)恿

怙(户)恶不悛(quan阴平)  

酝酿(niang去声)

铿(坑)锵(枪)

悚(song上声)然

唾(tuo去声)弃          

 

容易读白字的词和成语的正确读音

恫吓(贺)

要挟(邪) 

呜咽(业)          

拓(榻)片

禅(善)让

呆(癌)板   

凹(ao阴平)陷

叨(涛)扰

提(低)防

堆(dui阴平)积

咯(卡)血

龟(君)裂

屏(丙)息

侧(摘)歪

亲(庆)家

参(cen阴平)差(ci阴平)不齐   数(朔)见不鲜

自怨自艾(义) 

否(匹)极泰来

审时度(夺)势

心宽体胖(盘)

 一曝(铺)十寒

一叶扁(篇)舟

大腹便便(pian pian阳平) 

瓜熟蒂(第)落

 

请群里的部委领导、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镇党委书记、镇长、大学校长、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学习、收藏!

Read more

健康长寿首次有了“官方定义”:活得久≠健康长寿

2020年09月13日 13:35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天上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在京发布《写给中国人的健康百岁书:健康长寿专家共识》,首次从老年学、老年生理学等九大学科视角对“健康长寿”进行了科学审视,提出健康长寿的核心标志是“高寿+自理能力”。


在主旨发言中,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奠基人,98岁高龄的邬沧萍教授全程脱稿,用“仁者寿、勤者寿、乐者寿、智者寿”12个字概括了健康长寿的“密码”。他特别指出,“智者寿”并不是单纯地指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是指认知水平高。


根据这部健康长寿专家的共识,健康长寿的老年人至少应具备五个基本特征,即高龄、自理、自主、自尊、自强,而“高寿+自理能力”则是衡量健康长寿的核心标志。与会专家认为,能否生活自理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生活自理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自理做事、自主决定、自强自尊,反映了一个“健康人”从机体到机能、从功能到能动性、从做事到判断、从脑健康到心理健康的整体良好和协调状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