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岳 – 短文分享 《咏古銅镜唱和诗(二)》

咏古銅镜

唐子岳

 

 

(邀和)

 

銅鏡留光映照中,

丰姿倩影是虛空。

妖娆妩媚凝一刻,

靓丽多娇聚几功。

缩矩成焦图美画,

拉长散印象朦胧。

框前细想端庄事,

每每严求务实风。

2018.06.02

 

 

(四)步韵敬和唐子岳先生《咏古铜镜》

文/粟子

 

嘻笑凝屏聚眼中,

装疯买傻永成空,

情迷幻想皆虚假,

枉陷沉忧些许功;

世事烦心须浩荡,

凡尘好恶最朦胧,

平庸务实终无悔,

正气一身君子风。

2018.06.02

 

 

(五)步韵敬和唐子岳先生《咏古铜镜》 

文/周春秀(春禾)

 

柳浪湖光皓月中,

阳山堆翠碧穹空。

楼台玉笛鸣禅曲,

桂树银箫唱颂功。

铜镜光华添色彩,

东君肃象影朦胧。

随风入梦飘然去,

闪亮圆盘紫气风。

2018.06.02于回湘火车上

注:常德太阳山下有柳叶湖

 

 

(六)步韵敬和唐子岳先生《咏铜镜》

文/浮生若梦(吴振生)

 

自影成双对视中,

铜前镜里实和空。

娇容陋貌形虚现,

士骨奸魂鉴底功。

自净浮脂复朴素,

亲除垢屑弃朦胧。

身端体正多评照,

踏地寻真树仪风。

2018.06.03晨

Read more

唐子岳 – 短文分享 《咏古銅镜唱和诗(三)》

咏古銅镜

唐子岳

 

 

(邀和)

 

銅鏡留光映照中,

丰姿倩影是虛空。

妖娆妩媚凝一刻,

靓丽多娇聚几功。

缩矩成焦图美画,

拉长散印象朦胧。

框前细想端庄事,

每每严求务实风。

2018.06.02

 

(七)依韵敬和唐子岳老师《咏铜镜》

 

文/玉儿

 

千古流光幻影中,

幽幽铜镜意朦胧。

当年玉案描佳韵,

今世妆台绣美瞳。

顾盼生姿多粉黛,

回眸浅笑有胭红。

圆盘展现倾城貌,

瞬化云烟转眼空。

2018.06.04

 

(八)步韵唐子岳老师《咏古铜镜》

 

文/白莲花

 

一笑一颦古镜中,

半真半假杏眸空。

年华豆蔻凭多梦,

佳丽名媛数载功。

积虑处心思富贵,

失操损面意朦胧。

西楼玉碎东窗恨,

魔镜分妖树正风。

2018.06.05

 

(九)读唐子岳先生(咏古铜镜)诗,反其意而和之

 

文/胡春葳

 

传世宝盘置案中,

亱生月魂昼含空。

风云变幻苍天意,

时代更新人杰功。

磨洗常求像爽朗,

拂揩只怕影朦胧。

临前每每端祥久,

为正衣冠为正风。

2018.06.03

Read more

唐子岳 – 短文分享 《忆老伴生日感怀》

忆老伴生日感怀

唐子岳

 

 

    今天是佛祖生日,也凑巧我老伴生日也在今天,可她却駕鹤离我西去,我让女儿一起去墓地看看她,再温昔日庆诞辰之景……昨天晚上写(大江东去)诗,怀念老伴,诗中有句:

相伴贤妻天塌去,

比肩淑侣地宫中。

……

真个是:

步步千悲洒泪伤,

天天孤苦忆芬芳。

香馨桂雨痴迷梦,

岁月无边望断肠。

唐子岳2018.05.22

 

 

附:大江东去——怀念贤妻

唐子岳

 

茫茫夜色大江东,

竹影西斜万事空。

相伴贤妻天塌去,

比肩淑侣地宫中。

恩情往事层云印,

旧梦浮华醉笑风。

水浪滔滔辉玉兔,

心怀桂树总葱茏。

2018.05.20晚

Read more

唐子岳 – 短文分享 《漫话干净(一)》

漫话干净

唐子岳

 

 

    一个人干净不干净,似乎是一个人形象问题,许多人忽视这个问题!但恰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外表干净与否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其实许多动物也很注重外表的干净的!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干净与否,这才是人灵魂的重要区别,故诗以记之:

干净之身立亮姿,

犹如玉石琢成时。

整齐洒脱斯文气,

雅洁飘然秀丽诗。

笑看人生形象事,

常闻细节表仪痴。

心灵不染尘灰土,

更似青松天下知。

2018.06.11晨

 

(一)步韵敬奉和唐子岳先生《漫话干净》

文/加阅(覃家悦)广西柳州融安

        

青山洁净总新姿,

宛若金银入库时。

不用花妆成胜景,

无须墨染是雄诗。

游完岭壑多奇志,

读尽书刊少弱痴。

绝顶飞歌千意赠,

高超阅卷万情知。

2018.06.11中午

 

(二)步韵试和唐老师《漫话干净》

文/超然

 

清新朴素靓丽姿,

文雅大方随选时。

陶冶情操多在细,

聚沙成塔亦吟诗。

与人为善最珍贵,

大智若愚谁是痴。

坚守初心存净土,

自怡其乐有相知。

2018.06.11

Read more

唐子岳 – 短文分享 《漫话干净(二)》

漫话干净

唐子岳

 

 

    一个人干净不干净,似乎是一个人形象问题,许多人忽视这个问题!但恰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外表干净与否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其实许多动物也很注重外表的干净的!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干净与否,这才是人灵魂的重要区别,故诗以记之:

 

干净之身立亮姿,

犹如玉石琢成时。

整齐洒脱斯文气,

雅洁飘然秀丽诗。

笑看人生形象事,

常闻细节表仪痴。

心灵不染尘灰土,

更似青松天下知。

2018.06.11晨

 

(三)步韵奉和唐子岳先生(漫话干净)诗

文/雨默(湖南株洲)

 

干干净净显娇姿,

玉洁冰清映镜时。

画里仙翁齐整象,

人中秀女比肩诗。

修容不只为知己,

讲貌全形塑体痴。

细节常常牽命运,

成功败绩悔方知。

2018.06.12

 

(四)步韵奉和唐子岳先生(漫话干净)

文/瑟笛(株洲市)

 

立世于天别弄姿,

勤勉图强无定时。

一片丹心留气节,

千重欲望入香诗。

淤泥不染何须赞,

铜臭皆抛怎可痴。

笑傲江湖和市侩,

修身自好让人知!

2018.06.12中午

Read more

唐子岳 – 短文分享 《漫话务实风唱和诗(一)》

漫话务实风

唐子岳

 

 

(邀和)

 

从来治国忌谈空,

自古人求务实风。

只道仁慈能教化,

无为洒脱却称雄。

法家倡导严纲纪,

佛理心藏善念中。

世界纷繁多少事,

沧桑演变绘霞虹。

2018.06.14晨

 

(一)步韵和唐子岳漫话务实风

文/瑟笛(湖南株洲)

 

世事无非实与空,

人间正道是东风。

务求真美应明志,

治理家山莫要雄。

市井酬勤难走远,

沽名尚德在图中。

关门闭户窥霄九,

不觉云天布彩虹。

2018.06.14

 

(二)敬和唐子岳先生求实诗一首

文/月生(王德胜)

 

安邦治国倡俭风

民心所向古今同

春秋历史人主宰

天地丰碑血写成

千载虚谈空误国

百年求实每念忠

乾坤钦仰实为本

不朽精神匡世功

2018.06.14

 

(三)步韵奉和唐子岳先生《漫话务实风》

文/加阅(覃家悦)(广西柳州融安)

 

谁能一世破云空,

结底归根务实风。

大海朝天迎暴雨,

高山面地接英雄。

滩头水尾无迷外,

月下花前未醉中。

不染灰尘安枕梦,

勤耕自立有文虹。

2018.06.14

Read more

唐子岳 – 短文分享 《漫话务实风唱和诗(二)》

漫话务实风

唐子岳

 

 

(邀和)

 

从来治国忌谈空,

自古人求务实风。

只道仁慈能教化,

无为洒脱却称雄。

法家倡导严纲纪,

佛理心藏善念中。

世界纷繁多少事,

沧桑演变绘霞虹。

2018.06.14晨

 

(四)奉和唐子岳先生(漫话务实风)

文/周春秀—春禾(湖南常德)

 

风光无限托天空,

水榭高台紫气中。

万栋琼楼民泰乐,

千层绿浪景遒雄。

洞庭八百芙蓉国,

常德几多斑竹风。

改革经年谋发展,

神州掘起傲恢宏。

2018.06.14

 

(五)步韵和子岳兄《务实风》

文/减法-吴楚龙(湖南株洲)

 

治国谋求树大公,

为贤务实不偏风。

仁慈德义先施教,

法纪纲规总效崇。

引导黎民齐致富,

推行善政莫居功。

天平在握多行正,

确保家家永脱穷。

2018.06.14

 

(六)奉和唐子岳先生(漫话务实风)

文/何大尧(四川)

 

笑谈俗事实和空,

谨训仁慈孝义风。

礼德循规遵守制,

胆肝忠烈可称雄。

镜花水月云天外,

翠柏青松印影中。

五十春秋谁说老,

登山不止望霞虹。

2018.06.14

Read more

徐匡的寂寞之道、艺术之道 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引人思考

 

 徐匡的寂寞之道、艺术之道  

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引人思考

本报记者 胡立辉

人们说我艺术长青,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就是关注生活。

——徐匡

 

3月17日,北京,145天没有降水的记录被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雪打破。

这天,铁凝、刘大为、杨晓阳、吴为山、孔紫、阿鸽等数位文艺界名家齐聚北京画院美术馆,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四川省文联、四川省美协、北京画院共同举办的“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

这天,正是版画家徐匡80岁生日,此次展览也是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与徐匡先生的一个八年之约。2010年1月6日,同样是一个下雪的早上,“阳光高原——徐匡作品展”作为徐匡在京的首次个展,于北京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

时隔八年,两次展览,两场久违的雪,并没能影响展览的热度,是徐匡的艺术把温暖带给了大家。

 


开幕式嘉宾合影

此次“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徐匡的创作脉络,展示了其1954至1958年在中央美院附中求学时期的习作,附中毕业进入四川美协后的获奖佳作,尤其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创作的独版画,作为专题于美术馆二楼集中与观众见面。

何为独版画,其艺术价值是什么,徐匡的艺术人生所表征出的学术意义有哪些,透过展览可窥见一斑。

 

徐匡,中国现当代版画的领军人物,上世纪80年代即已成为“全国美展得奖专业户”,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引领了新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然而,作为一位成功的版画家,晚年的徐匡并不为市场所左右,他大胆放弃原有艺术样式,打破以往版画的创作习惯,开始了独版画的探索。


 

艺术家徐匡与夫人阿鸽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徐匡,淡定、沉着。他平和地用全身心去感悟自然,从生活中发现美,通过静寂的心灵升华,嬗变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尤其是他以西藏高原为题材的作品,其刻刀和画笔下所雕琢的人物形象独具个性、典型性和人文关怀精神。《主人》《高原的阳光》《在那遥远的地方》《奶奶》《山寨依然美丽》……在布满岁月痕迹的老藏民的脸上,徐匡并未着意刻画他们苦难的记忆,而是凸显藏民的美好憧憬,这使得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浪漫现实主义的诗意感。

在人们热衷于艺术的包装与宣传,为市场而拼搏,为名利而喧喊的当下,耄耋之年的徐匡甚至并未办过几次展览。

正如此次展览的主题“匠心独行”——“匠心”,指艺术家既需有匠人般精湛的技艺,又要具备数十年如一日,一以贯之地坚持、探索自己创作道路的精神;而“独行”则揭示了艺术家创作中必须忍耐寂寞,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方能达到艺术至高境界的过程。六十年如一日,艺术求索的道路上,徐匡是这样做的。


以刀代笔,开拓独版画创作
淡泊名利的创作状态令徐匡拥有着独立之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勇气,并不随现代艺术潮流而动。这一点,此次展览集中呈现的徐匡的独版画足可印证。

徐匡的独版画创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90年代前后,周思聪、詹建俊到访徐匡画室,二人一致认为,徐匡的版画从技术层面已至极致,木板原版即为一幅完整的绘画,建议徐匡留下刻板不再印刷。由此,徐匡开始有意识地刻制不再用于印刷的独版画,至今累计创作近百幅。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独版画”是相对陌生的概念。作为徐匡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独版画即将刻过的板子变成作品,不再用来印制版画。这种创作形式既保留了版画的黑白关系,又因创作者以刀代笔,增添了画面的肌理感和随机刻画的趣味性。借助木板的原木色、特殊的纹理,以及木板上的素描稿,徐匡所描绘的形象,光影、明暗、质感、触感,一挥而就。

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副主任、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蒋文博在其文章《独版的意义——徐匡的木刻观念及其历史价值》一文中指出,徐匡的“独版木刻”(独版画)具有三重特性:一是,从根本上看,仍属于绘画的范畴,作者在创作中,同时兼用炭精笔描绘、刻刀雕镂、原木花纹和底质呈现等,材料上的综合性,均是为绘画表现所服务;二是,刀法与笔法的辩证转换,构成了新的艺术语言体系。三是,“计白当黑”的创作方法。综合以上三点,从创作的形式过程看,徐匡的“独版画”,区别于版画创作领域将刻好的木板统称的“原版”,区别于源自云南的“绝版木刻”,同时区别于“独幅版画”。


创变不息,寂寞徐行
当前的版画创作领域,传统的木刻版画从表现形式角度看,走到了一个平原甚至瓶颈期,如何突破是很难的课题。也因此,青年一代的很多版画家甚至放弃了这一单纯的形式,而多走上了综合版画创作的路子。

展厅里,徐匡以藏民为主要表现题材的这批独版画,有着黑白照片曝光的色调和视觉冲击力,素描稿细如牛毛的笔触与铿锵有力的刀刻之痕,令人很难想象如此精准的造型能力,如此庞大的绘画与雕刻体量,如此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作者已是80岁高龄的先生。这背后有多少热情且寂寞的耕耘呢。


展览现场

在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看来,纯粹的木刻版画所以走入瓶颈期,因为其表现形式,在今天多元的艺术形态中,已是相对陈旧的。但徐匡先生的这批独版画,其对于木刻版画的创新性突破,无疑是打破了一种尴尬。

“艺术家的了不起就在于,大家都以为某种艺术形式已经面临一堵墙的时候,他能够穿透这堵墙,让大家豁然开朗。”吴洪亮认为,徐匡独版画将版画的传统媒介“木板”作了画和刻的结合,借助材质本身完成了所有的诉求传达。其能够冲出围墙,更关键在于“以刀为笔,意写精微”,艺术家以写意的精神和状态,完成了精微的塑造,这是徐匡独版画的精妙所在。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表示,徐匡先生的作品虽是现实主义的生活表达,但他创新传统版画的创作样式,将现实主题表现地如此充满诗意、情感和想象,这一点是很难的。杨晓阳说:“徐匡先生将原有版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抽离出来,作为完整的艺术行为,使得版画创作的过程变为了结果,而艺术家在结果中进行了有把握的创造。作者将原版直接示人,更加展现了他对于技法的充分自信。”

北京画院美术馆知名的“二十世纪美术大家”研究系列展,目前仅有两位在世艺术家得以在这一序列中进行展示。王明明介绍说,艺术的独特性、经典性、社会影响力,以及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北京画院判断美术大家的标准。徐匡作为其中之一,名副其实。

在王明明看来,徐匡是寂寞的,徐匡也曾如此回应过。

“但他是孤独与自信地前行,是充实的寂寞,自信的孤独”。王明明阐释说:“一个艺术家要想达到艺术的高境界,必然要走寂寞之道,要走艺术的大道,在寂寞中冷静思考,于孤独中完成艺术上的升华。这个‘道’,即艺术的规律。”

徐匡的一生,不为出名,也没有什么语出惊人的新观念,但他始终徐行攀登艺术的高峰,扎实而稳健,不断证实着艺术最难以持续的一种鲜活性。或许这正是徐匡带给美术同仁的启示。

 

 部分作品欣赏  


 







轉載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E1NTg1MA==&mid=2651546102&idx=3&sn=fd76e40fe470ecfddb46f983d25b4e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