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学院路丨那些年我们不能忘怀的记忆!

遥想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在全国工业化刚刚起步之时,北京的西郊出现了8所全国赫赫有名的理工科学院,被人们称为“八大学院”。随后,八大学院所在的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长达两、三公里的主干路,名为学院路。当时由于道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八大学院的也随之名声远播。
地质、矿业、石油、钢铁、农、林、医学、航天这“八大学院”各有学科侧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成为中国工业经济起飞的摇篮,无数的国家领导人、科学家、知名学者、一线劳动模范从这里诞生。
岁月流转近70年,如今的“八大学院”早已升级成大学,有的名字都彻底改变,有的早已搬离了原址。如今的学院路上,分布着20多所新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变得更加热闹和繁华。
如今的年轻学生已经数不清“八大学院”到底都有哪些,但许多老校名还依然被挂着人们嘴上:哦,你是地院儿的……

学院路“八大学院”诞生

 

上世纪50年代初,实现国家工业化体制,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的高潮,旧有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的体系与建立独立完整的国家工业化体系的需要极不适应。于是,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集权管理、高等教育国有体制和高度分工的专门教育体系来建构中国的高教制度。
翻开历史文献可以看到,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于是,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大学以外,许多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
北京的高校在这场院系合并中十分积极,当时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大学院系以及许多专业学校的立刻合并新组了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他们就是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即人们所说的“八大学院”。
 

为了兴建校舍,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区规划出一大块大学区。于是,1952年,北起清华东路,南到蓟门桥,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庄稼地上“八大学院”校舍相继破土动工。这八个学校校园两两相对,由北向南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大道,这就是北京最早的大学城—— “学院路”。

穷石油 富钢铁 了不起的大矿业

 

 

“八大学院”建校之初,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穷石油、富钢铁、了不起的大矿业。”这指的是当时的校园环境比较。钢铁和矿业当时发展成熟,又有相关部委协助,学校兴建的十分漂亮。但石油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校相对艰苦。
原石油学院教授余世诚提到,建国时的石油行业处于非常困难的时候,1953年,在原九间房村开工的石油学院主楼还没有起来,师生们只好在在半是原野、半是工地的校园里举行了简单的开学典礼。这座1953年唯一竣工的楼房又当学生宿舍、又当教工宿舍,既是办公楼,也是图书馆,还兼医务室。第一所宿舍楼还脚手架还没拆,只有一半房间可以住人,大家就都搬进去了。后来修好一层,就住进一层。学生上课就在临时的席棚子里,也没有道路和操场。
已经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的钢铁学院当时比较幸运,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风格最具有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
钢院的老人们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据说钢院选择与北医并排而建也是借鉴了莫斯科钢铁学院与纺织厂比邻而居的先例——钢铁业男生居多,纺织厂和医学院的女青年居多,两者比邻,目的不言而喻。虽然只是笑谈,但的确能看出苏联模式对八大学院的影响。

那些年我们始终忘不掉的身影

 

江河之大汇于溪流。遥望历史,“八大学院”的记忆碎片拼接成一段段影像,这其中有不少名人的身影清晰地显现。
半个世纪风雨历程,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硕果累累,毕业的名人不计其数。他们中有知名的院士,有功绩卓越的科学家,有披荆斩棘的政坛风云精英,有投身国民经济的企业家,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书写了辉煌。

老院士站在卡车上去学校

在简易教室上课,自制教具、翻译苏联教材,“八大学院”建院之初,一切都在摸索和实践中进行,和国家的岁月一样,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时期。
中国科学院最高龄的院士之一,百岁老人魏寿昆是当时钢铁学院7位创办者之一。1952年建校之初,每天一大早起来,魏寿昆院士和他的同事们站在敞篷的卡车上,从清华大学一路颠簸到自己的学校,在两间简易的教室中给同学们上课。中午没有自己的食堂,师生们就与工人们一起进餐。

老校长找矿藏智斗老虎

据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总校长的中科院院士赵鹏大回忆,1958年大炼钢时期,当年的地质学院组织了几十支“找矿大队”,以找铁矿为主分布到全国各省。赵鹏大领着一支六七十人师生队伍来到福建山区。当地林密草深,老虎、毒蛇到处出没,队伍刚脱鞋趟过一个河沟,没走几步又是一个河沟,还时常要爬到树上去探路。女同学抓着草跟上山,有时一抓连草带蛇抓在手里了。没有路,队伍走在山里都是沿着老虎走过的印记,学生们带着装满石头子的饭盒,远远看见老虎就猛摇饭盒吓走老虎。学生们既要随身背着蚊帐防止蚊子传播的血丝虫病,还时不时被村民误当成“空投特务”举报。
辛苦的劳动也有收获,赵鹏大带的这支地质学院的队伍一边找矿一边绘制了首份1比20万分之一的福建地质图。

石油女生上了纪录片

“有的学生上到大三差点转学。”原石油学院教授余世诚告诉我们,由于迟迟没有发现大的油田,有些心急的学生都差点转学到能到生产一线的行业去。1959刚好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家的热情立刻万分高涨。石油学院的教师和高年级同学有700多名师生参加了大会战,包括石油探勘专业甚至石油炼制、化工、热力学的师生都一起上阵了。学校干脆把教学的现场搬到了大庆油田的探勘的现场。当时正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生到了油田住的是没有窗户的地窖、顿顿吃土豆,和电影《王进喜》里的场面一样。
当时石油学院的教师张英、任瑛在大庆会战中发明的“水套加热炉”解决了原油运输的大难题,成为大庆会战中两大技术创新之一。采油专业5年级学生袁秀明担任了松辽第一女子采油队队长,新闻记录电影厂后来以她为原型拍了电影。

“北京一号”诞生在体育馆

“北京一号”是大跃进时期北京航空学院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这种轻型运输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当时的任课教师张本琳记得,1958年,全校师生在百日之内宣布“北京1号”轻型旅客机问世。在那100天里,项目组的师生把学校体育馆的改成了装配间,高年级学生跟着老师日夜就住在那里,自己亲手设计、加工、生产。“连食堂都顾不上去,都是别人把馒头送到体育馆。”张本琳说。

西哈努克“搬走”小钢护

1958年正是全国大炼钢铁的时期,周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来到北京钢铁学院参观。在当时的学校精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产出的一般都是如航空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也还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参观过后,西哈努克亲王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可不可以帮我们国家建成这么一个电渣炉子?我们国家小,不适合大炼钢铁,这个小钢炉正合适。

“八大学院”个个体育强

在记者的采访中,“八大学院”的老教授们无一例外都对自己学校的体育成绩感到骄傲。这与那个年代学院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
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至今还记得50年代的晨操,一吹哨,学生们都从宿舍出来到操场上整齐地跟着广播做操,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搞地质的,没有好身体出野外怎么行?”无心插柳柳成荫。赵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的登山家中许多都是地质大学的学生。比如1984年毕业于水文地质专业的王勇峰1993年登顶珠峰,是我国仅有的2位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之一。地球物理专业的藏族学生次洛,是国内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
谈到地大的登山家还有一段秘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地大毕业的王富洲和队友贡布、屈银华胜利登上珠峰,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珠峰北侧登顶成功,人民日报发了号外。但是,海外并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按照国际惯例,登顶后,应该360度拍照证实,但当时是凌晨四时,无法拍照。除拍照外,也可以等待以后登顶成功的人找到留下的物体时来证实。中国人没有拍照,直到 1984年,外国登山队登顶珠峰后,找到了王富洲等人当年登顶时留在上面的毛泽东石膏像,1960年地大学生的攀登珠峰成功才被世界承认。
“‘清华、北大、钢老三’,这说的是钢院的体育。”北京科技大学的老师陈捷告诉记者,在50年代末的北京高校篮球赛中。钢院的男篮与体院的男篮相逢,业余队竟以5分优势击败专业队,轰动了全国高校体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958年在北京医学院读大三时,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第一届全运会400 米栏的全国记录,并一举夺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军。时至今日,北京医学院还有几项由钟南山创下的运动记录无人能破。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读于石油学院时,也是校女子手球队的活跃队员,还留下过一张赛场上飒爽英姿的照片。

 

“八大学院”的迁移

 

大家都知道“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现在都有两个,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末,“八大学院”中有四个迁离了原址,而后来分校又迁回了北京。
从1969年开始,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全国战备工作升级,许多大中城市开始疏散人口。当时有人提出,如农业学院、矿业学院怎么能待在城里呢?于是,1969年10月,随着中央一声令下,“八大学院”中四个离开了北京。
北京矿业学院1969年开始迁往四川重庆,后又被安置到合川县三汇坝,1982年则迁往江苏徐州矿区。1970年5月,北京地质学院计划迁往湖南省石门县。9月,搬迁地址从湖南石门县改为湖北省江陵县,并改名为湖北地质学院。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改称华东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先是迁到了重庆后又迁到河北邢台。“搬家都是整箱抬着精密机械,别人都管我们叫‘箱子大学’”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艾荫谦告诉我们。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本来也确定为外迁,临上火车的那晚,紧急通知留在当地,于是钢院幸运地留在了北京。
迁移的几年中,学校只招了工农兵学员。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几个风雨飘摇的学院才陆续回到北京。他们中大多数重新回到了学院路,只有石油大学搬到了昌平。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八大学院陆续更名为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学院更名为中国林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学院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并入了北大。

“八大学院”之最

 

地质大学院士数量最多

中国地质大学也先后有30多名院士,如今最高龄的院士已经近110岁。地质大学在老“八大学院”中是院士最多的学院,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的地质学院培养出众多两院院士,比如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就是1956年从地质学院毕业的。
按照以往院士和每年的学生人数比例计算,平均2000人中可以出一个院士。学校经常以此激励每届新入学的学生:你们这一届中至少要出两个院士。

钢院的市长数量最多

现在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钢院素有“市长摇篮”之称,国内有30多个市的历任市长或副市长毕业于原来的钢院。
据悉,在钢院中曾经担任市长、副市长的有,原北京市市长刘淇、副市长孙安民,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副市长朱宗葆,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南京市市长王宏民、副市长黄孟复,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副市长陈明德……巧的是,北京钢铁学院第一任院长高芸生曾经担任黄石市市长、第二任院长张文奇曾担任唐山市解放后第一任副市长。

地大的登山运动员最多

在大学界,有这样一句话:登山对于中国地质大学而言,就像中文如北大,理工如清华。地大并没有专门的登山专业,但登山是地质专业的必修课,许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登山家。
1958年,当时的地质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支业余登山队;1960年,1958届毕业生王富洲登上珠峰;1961年组成的女子登山队登上新疆贡格尔久别峰(海拔7595米),创造了女子登山的世界纪录。据校史记载,地质大学先后有5900多名师生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登山运动员证书,确是可以称得上培养的登山运动员之最。

学科优势

 

经过近70年岁月的洗礼,八大学院无论是易址,还是分地教学,都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并在各大学科展现着自己的优势,在此,根据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笔者列举出“八大学院”中四所涉矿高校的2019年学科排行榜。

中国地质大学

学科全国排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
地质学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4

 

中国矿业大学

学科全国排名
矿业工程1
安全科学与工程1
测绘科学与技术3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

 

北京科技大学

学科全国排名
科学技术史1
冶金工程1

 

中国石油大学

学科全国排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

来源教育部

Read more

海口市南国威尼斯小区访住记

 
梦彦

2019年底我和几位朋友结伴到海南过冬,一开始住在我学姐郑粹清在海口市南国威尼斯城小区的一套住宅里。
南国威尼斯城是海口市市郊一个欧式建筑的高档小区,面积浩大,建设豪华,管理良好。里头既有许多高层住宅,也有大片的别墅。而且小区里既有住宅区又有商业区,超市,餐馆,药店,美容,旅游中介,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等应有尽有。很夸张的是小区里居然还有一家高档酒店可供外地旅客休闲度假。小区就像一个城市一样。

小区的绿化搞得特别好,走进小区就像进入花园一样。楼旁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草地如茵。而且有几个收拾得很好的花园和广场把整个小区点缀成了一个欧式的花园城市。
我们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而后去了三亚。一个星期就像在国外旅游一样,享受了跟国外一样的景色,因此很值得把这一段的经历记录下来。
小区在门外的大坐碑
大门口的罗马骑士铜像
一进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大喷水池和水中的塑像
小区管理处和售楼处也是欧式风格。这里的居民大多是东北、华北、西北的中老年人。他们看上这里的环境、气候和管理。
小区的远景眺望,前面是别墅,后面是高层
鸟瞰高层住宅
仰望高层住宅
湖边的独幢别墅
也有连屋别墅
沿街的商业区
小区里的那家高档度假酒店—五星级的皇家庄园酒店,也是清一色的欧式建筑,建设得富丽堂皇。
酒店的门口是一辆豪华皇家马车
酒店的全景
酒店的泳池
酒店的花园种满了各种热带植物

小区中最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景点之一是位于小区中轴线的罗马广场,它北接健身中心,南接皇家庄园酒店。

它是一个完全欧式风格的花园广场,有古罗马的门柱、回廊、塑像、喷水池、花坛等等,让人感到彷佛到了欧洲一样。

罗马广场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晚上又成为了广场舞的集中地,多队广场舞在广场上竞相争艳。这时候广场上满满的都是中老年人在翩翩起舞。
广场左侧的门柱和回廊
广场右侧的门柱。在两座欧式门柱的中间是广场进入花园的通道
广场的外围由树墙屏障,里头的休闲长椅是老人们谈心聊天的好地方
进入了花园就看见了一座座欧洲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塑像
以及欧式的喷水池
可爱的小男孩
广场上精致的灯柱挂上了红灯笼显出了过年的喜气洋洋
花园的中间是一座金顶的凉亭,周围种着盛开着三角梅,远远看去像一团火一样耀眼
花园中的草地绿茵如毯,两旁的长廊也挂着红灯笼,和三角梅一起点缀着绿色的草地
草地的四角上修建成蘑菇状的树木也很是别致

小区里另一个让人难忘的景点是滨江长廊,它在小区的最南面,由西向东沿着南渡江的河岸修建,是一个长约1.2公里的人工绿化带。

它由一条步道和两旁许许多多的绿化小景观组成,离西端入口不远同样有一组希腊神话故事的雕塑。长廊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热带花草在这里繁衍生息,高耸的椰子树在风中婆娑,映衬着蓝天白云让人心情特别舒畅。你可以在这里散步,可以在这里高歌,可以在这里垂钓,也可以在草地上坐着看看书或者玩玩手机,也可以眺望在江中捕鱼的渔民给他们拍张照,也可以带着孩子在这里的儿童乐园中玩耍。。。。。。总之,在这里你想怎么打发时间都可以,怎么做都不会觉得无聊,特别是到了下午更是熙熙攘攘满满是人,充满着欢声笑语。
坐在长廊西端起点的美国牛仔正举着啤酒欢迎你
然后就走进了希腊神话故事雕塑群
走过了塑像群以后来到了天使桥,天使桥两端美丽的天使在欢迎着你,桥上扶栏摆满了盆栽的三角梅,红红绿绿朝阳开放。在桥上的你让你觉得你是在走向人生美好的未来
走过了天使桥,就来到了儿童乐园,孩子和妈妈的天堂
过了儿童乐园又看了另一个雕塑群—八骏图,八匹骏马在扬蹄腾飞

走过八骏图塑像,就到了滨江大道的中点,也就是又到了小区的中轴线上。从这里可以朝北穿行到皇家庄园酒店和罗马广场。如果继续朝东走就可以走到滨江长廊的东部终点,离我们居住的米兰园16幢不远了。
可以穿行到皇家庄园酒店的“三角梅”圆顶长廊,也是一个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滨江长廊东头的终点,就在米兰园附近,牌子上写着“滨江长廊”
美丽的滨江长廊,风景如画。椰树高耸,鲜花怒放,草地成茵,江风微拂。满眼的绿色,满眼的惬意。
休闲的人们在滨江长廊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钓鱼爱好者
音乐爱好者
摄影爱好者
民乐爱好者
打牌爱好者
散步爱好者
南国威尼斯城另一个景点是雅典湖,位于小区的西边,建设者沿湖修了一圈塑胶的健康步道,种植了许多绿色植物,形成了这样一个景点。现在人们可以在这里健身,可以散步,也可以钓鱼,很让居民喜爱。
我们住在米兰园一幢18层高层住宅的17层里,一幢楼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两部高速电梯,每层五家使用两部电梯还是很方便的。每幢楼还有一位物业管家,管理从水电煤气开通、大楼保洁到垃圾处理的全部的物业问题,把大楼管理的井井有条
倒数第二层上转角阳台开窗的就是我们住的地方
从窗口望出去的南渡江和江上的公路桥
在阳台架一只小床就是我的卧室,移门一关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点也不受到别人的干扰
这么美丽的地方怎么可以不留影纪念呢?我的伙伴们留下了许多倩影。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只能选几张在这里展示。
在小区门口骏马前的留影
在人家别墅门口的留影
在罗马广场的留影
在滨江长廊的留影
最后用几张风光照片来结束这篇游记
谢谢大家观看!
原文:
https://www.meipian6.cn/32hy18nu?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30625972&from=singlemessage&share_depth=1&share_from=others&share_user_mpuuid=9410229c5b1f9e8ac5deeea05352e296&user_id=30625972&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utm_source=singlemessage&uuid=4fb30eb85a5f05215b1730c0c36681cb
Read more

再見冠狀肺炎病毒

來自醫院康復患者的信息

每日

1.  服用維生素C-1000
2.  維生素 E
3.  早上10點至11點陽光照射10至15分鐘
4.  雞蛋一件
5.  休息一下/ 得到最少7至8小時
6.  喝1.5公升水,每頓餐應該是温暖的(不要冷)。 那就是我們在醫院要做的

這是告訴我們所有人,冠狀病毒的PH值從5.5到6.5不等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打敗冠狀病毒。 是要多食用鹼性食物高於病毒的PH水平。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
•  檸檬 – 9.9 PH
•  青檸 – 8.2 PH
•  牛油果 – 15.6 PH
•  大蒜 – 13.2 PH
•  芒果 – 8.7 PH
•  柑橘 – 8.5 PH
•  菠蘿 – 12.7 PH
•  蒲公英 – 22.7 PH
•  鮮橙 – 9.2 PH
•  薑黃茶 – 7.4 PH

你怎麼知道你有冠狀病毒

1.  喉嚨發癢
2.  乾喉嚨
3.  乾咳嗽
4.  高體温
5.  呼吸急促
6.  失去嗅覺和味覺

當您注意這些事情時,請迅速將檸檬和温開水飲用

不要將這些信息留給自己。 給你所有的家人和朋友。 小心!

Read more